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五十三次主任会议

[25] 《河南程氏经说》卷三,《二程集》1048页。

[20] 参见《证严法师思想体系探究丛书第一辑》,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,页889。又《述而》篇子曰:文,莫吾犹人也。

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五十三次主任会议

此外,证严法师还多次谈到中道、不争、和、敬、戒慎、直、人能弘道、良知良能、安分守己、安贫乐道、名正言顺以及君子小人之辨等等与儒学相关的价值理念,这里不再赘举。恕道讲究推己及人,反求诸己而不苛责于人。从这一角度来看证严法师领导下的静思法脉、慈济宗门的发展道路,不难发现,儒家知行合一的圣门之教不仅是慈济精神的源头活水,更是证严法师教育、动员弟子及会众,进行艰苦卓绝的慈济志业的不二法门。《论语·学而》篇第六章:子曰:弟子入则孝,出则弟,谨而信,泛爱众,而亲仁: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从这一角度反观当今,不难发现,日益僵化的学术评价体制对于儒学的复兴无疑是一大障碍,甚至是一种杀伤。

行善要诚,处事要正,做人有信,待人要实。证严法师的思想源于《无量义经》,而该经大义在强调实践,又与儒家知行合一思想不谋而合,慈济的四大志业,八大法印,旨在透过日常之大爱实践,以达真理之究竟。殊不知,《易经》里已经隐藏着一部时代更早的诗集。

例如《干》的君子终日干干,《蒙》的童蒙吉,《讼》的讼元吉,《比》的比之无咎,《否》的先否后喜。) 《困·六二》:困于石,据于蒺藜。所谓可以通押,实际上是说,这些不同韵部中的某些字,历史上曾经一度属于同一韵部。从地域来讲,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,包含着二十来个国家。

这就是说,《周易》筮辞用韵的地方,并不是作《易》者所作,而是他所征引得来的。兹举数例(已经删除占辞): 坤:履霜,坚冰。

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五十三次主任会议

《易传》以来的学者要想理解《易经》的用韵,必须具有古音学的知识,但古音学直到清代干嘉学派手中才成熟起来,而且真正掌握它的学者并不多。这种毫无章法可寻的韵例,在古往今来的韵文中绝无仅有。引文见于《尚书·康诰》。我们认为,概而言之,这种对应不是一爻之内的个别对应,而是整卦的整首古歌与整卦的整个符号系统之间的某种整体对应,后者取决于爻位等因素。

[②] 二、前人关于《易经》古歌的研究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,唯有两篇文章对我最有启迪:李镜池先生的《周易筮辞考》,高亨先生的《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》。然第一、二章本皆十句,今遽增之,则长短不齐,非诗之例。历代的易学传注正是沿着这条思路,给《易经》古歌笼罩上重重迷雾的。2.音韵的演变 古歌经过《易经》的肢解,留下谐韵的地方本来已不太多,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,语音的变化,本来是谐韵的地方,读起来也未必谐韵了。

《既济》九三:高宗伐鬼方,三年克之。六、《易经》古歌产生的时代 《易经》本身的成书已不晚于《诗经》,它所引用的古歌当然时代更早。

市七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五十三次主任会议

可惜这类资料太少,文献不足征引。又自下而上六爻,分别称为初、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上。

同人先号咷,而后笑: 大师克相遇,同人于郊。卦名实际上是诗题,前文已有论述。二十七年,赵衰引《夏书》语:赋纳以言,明试以功,车服以庸。显然,辞是某种既成的东西,我认为,这就是引文。但也偶有一卦之中引用了两首古歌的情况,例如《睽》,如前文所已引证的,六三爻的引文是一首古歌,而九四、六五、上九爻的引文则是另一首古歌。史记最晚的,也是早在周初封建诸侯之际的故事。

《易经》的性质决定了它不关心诗歌本来面貌的保持,而只关心诗句内容与吉凶占断是否有某种比附关系。我在前面曾经谈到,《易经》韵字出现的位置显得没有章法。

这里我想强调的一点是:本书的中心论点仍然只是一种假说。(2)独特的形象,还是习见的术语。

古歌与史记都是形象具体的事物描叙,其区别在于: (1)音韵是否和谐。但这种传统在后世的占筮之书中却发扬光大了,使我们能以今证古。

我只好转而对《易经》本身加以深入反复的研究,此即朱熹倡导的熟读正文,莫看注解的读《易》之法。《系辞传》《序卦传》主义理,是基于《易经》的卦辞爻辞的。如是则非德民不和、神不享矣。7.爻的含义 《易经》每卦六爻。

或引史事诠释卦义,或以易象文饰术数。(否九五) 贲如皤如,白马翰如。

至少可以肯定,用以标志引语的引号是近代的舶来品。这一点,上文《易经》古歌的引用体例已有过讨论。

《否》九五:休否,大人吉。或者是‘触景生情的‘兴。

《噬嗑》九四:噬干胏,得金矢,利艰贞,吉。为此,它不得不断章取义,结果是将一首古歌弄得支离破碎。盈字意谓充满,物之始生则指植物出土,总之,都与古歌的诗题《屯》没有关系。因此,祈望海内同好加以证实或者证伪。

符号所象征的易象,同时也体现在筮辞中,此即相传的圣人观象系辞。(渐九三) 鸿渐于木,或得其桷。

《系辞传》还说过:《易》有圣人之道四焉:以言者尚其辞,以动者尚其变,以制器者尚其象,以卜筮者尚其占。一个人不善于征引诗歌表情达意,就是没有修养的表现,乃至孔子所说:不学诗,无以言。

《诗集传·巷伯》:巷是宫内道名,秦汉所谓‘永巷是也。《易经》所谓系辞,原意当指系诗。